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历史,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每隔一段市场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经济失衡,甚至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换言之,社会经济不平衡或失衡既不可避免,也不会自然消失或自愈。为此,全球各经济体的政府和众多市场参与者均须持续以自身所选择的方式和方法,对社会经济的不平衡或失衡进行持续的平衡和再平衡。
就企业发展生命周期而言,如同人类的生老病死一样,一家企业的存续经营过程中,也会因内部的原因或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原因,而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寻求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对自身业务进行持续的平衡和再平衡,当中包括企业重组、债务重组、收购和合并等。与此同时,从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看,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其行业职能作用不但体现在对社会金融资源如信贷资金和资本等进行有效的配置、分配和再分配,而且也体现在通过给企业业务重组、债务重组、收购、合并等提供专业服务和整合服务。最终通过在微观层面即企业层面的平衡和再平衡,实现宏观层面即行业、区域和国家层面的经济平衡和再平衡。
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和方法,对正常存续经营的企业和遇到存续经营困难的企业进行持续重组是发达经济体对社会经济不平衡进行平衡和再平衡的较为常见的方法。如以下两表所载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8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所公布和完成的企业并购无论所涉及的金额和交易宗数均是相当大和多。而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则占全球企业并购整体规模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强。
毋庸置疑,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是欧美特别是美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恶果,作为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的美国自然是这场危机的重灾区,不少美国企业因这场危机而面临灭顶之灾并走到破产边缘。然而,在强大的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和专业市场支持下,大部分走到破产边缘的美国企业并没有选择简单的企业破产方法了结,而是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得以重生。美国多家遭遇存续经营困难的大型金融机的最终归宿便是其中的缩影。
其中:花旗集团通过大规模式的企业重组,大规模出售非核心业务后只保留机构业务、私人银行和全球消费者金融等三块核心业务得以存续经营;美林证券和美联银行被美国银行并购;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助银行(Washington Mutual)被摩根大通并购。如表一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前后数年时间里,美国企业并购企业数均超过1万家,涉及金额均超过1万亿美元。
其中,2012年至2018年每年完成并购金额逐年大幅度递增,从2012年的1万亿美元翻番地递增到2018年的近2万亿美元。由于美国主要是以市场化的手段,通过以并购为核心构成的企业重组方法处置遭遇存续经营困难的企业,而不是以简单司法行政主导的直接破产清盘和资产拍卖等方法处置,这不但让被处置的企业的价值保留得以最大化和各利益相关方利益保障最大化,而且,也让社会经济失衡的平衡再平衡的效率和效果最佳化。
事实上,最受2008年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的美国,率先从严重危机泥潭中走出来,并成为西方发达经济体中最快和最全面恢复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归功于其采取企业并购重组方式推进社会经济平衡和再平衡。
正如人类社会之所以要建立和维持健全的医疗体系是因为自然人偶尔会生病而需要治疗那样,作为社会经济核心组成部分的企业也会“生病”并给社会经济带来失衡的冲击,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可以充当“企业医生”,用企业并购重组的方法为有关企业“治病”。概括归纳而言,通过由提供专业服务和整合服务的投资银行主导的企业并购重组,
(1)专业服务的增值性可确保被处置资产价值最大化;
(2)对当事人和社会整体而言的处置成本最少化;
(3)由此引致的社会经济波动和负面影响最小化;
(4)有效避免政府行政干预或司法干预失误及其可能带来的后遗症。
总而言之,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社会经济总体层面,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是常态的。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社会整体,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自我平衡和再平衡,或借助外力及与之相关专业服务进行平衡和再平衡是一个关键的战略抉择。
上述关于美国利用企业并购重组,对美国企业层面和社会经济整体层面的平衡和再平衡的情况和相关数据,可以给我们在未来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以及以市场化手段处置遭遇存续经营困难企业时带来十分现实的借鉴意义。此外,有目的性地提升企业并购重组在我国资本市场运作的作用和活跃程度,也是有助于我国正持续努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其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